国学智

您的位置:国学智 > 蒙学 > 二十四孝 >

孝道:以敬为先,顺者为孝

作者:国学智 栏目:二十四孝 时间:2015-04-19 点击:

  二十四孝:以敬为先,顺者为孝

  孝不是简单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当一个人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恩德,面对父母,他自然就会心生恭敬,行为顺从,就会“诚于中,形于外”。因此,孝是以“敬”为前提,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因此,孝的表现为孝敬、孝顺。

  礼记(节选)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公仪明问于曾子:“夫子可以为孝乎?”

  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

  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孝道

  【注释】

  [1]曾子:即曾参,字子舆,鲁国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2]公仪明:春秋时期人。[3]承志:秉承志向。[4]谕:晓谕,告知、使明白。

  【译文】

  曾子说:“孝有三等,大孝尊敬亲人,其次的不使受辱,其下等的为能养活。”公仪明问于曾子:“先生可以称为孝吗?”曾子说:“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君子所说的孝,先臆测亲人的心意而秉承其意志,晓谕父母走正道。我曾参,只能是养活父母之类的,怎能称得上是孝呢?”

  【赏读】

  天之大,孝为先。身为天子的皇帝随从何其多,批阅奏章千百万,还要亲侍母亲,汉文帝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有诗颂云: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故事】

  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妈妈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儿,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儿抠出来。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积累】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孝经》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4.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讲坛】

  孝心无价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儿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

  嗽吸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

  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

  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

  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

  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

  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