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命理学五型人格解读曾国藩的六戒之二
作者:国学智 栏目:易理改命 时间:2016-09-21 点击:次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命理学五型人格解读曾国藩的六戒之二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讲曾国藩的六戒和命理学五型人格的关系,也就是从命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曾国藩的六戒。
勿以小恶弃人之大美,勿以小怨忘人之大恩
六戒 二
这句话从字面意义上非常容易理解。比如你的一个朋友,他有很多优点,但可能某一天做了件坏事,在背后说了你两句坏话,或者他请客的时候老是让你买单。“勿以小恶弃人大美”是说,其实每个人身上肯定都有缺点和优点,如果这个人的优点多,那就不要因为他某段时间某个方面的缺点,而放弃和他来往,这样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最终自己会变得孤立无援。从命理学来说,这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印和比劫其实都是有包容态度的。印好比妈妈包容孩子一样,比就是朋友之间的真心相待。我们还是要发挥印比。
“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的道理相同。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去包容别人,不能因为某一点方面有意见就对这个人贴标签儿,不来往。我们看别人有缺点,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一定也是有缺点的。如果这个人包容心越广的话,那么他的世界就越博大。
如果有些人读过《三国演义》,就会觉得这两句话比较熟悉。因为刘备奋斗了一辈子,最后留给他儿子刘禅的,就只有两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说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只有微不足道的好处,你就不去做。比如有人过生日,你说句生日快乐,虽然这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还是要做的。另外有些事情可能是不经意间的小问题小错误。比如可能朋友间开玩笑时,你随口说了伤害朋友的话。或者现在微信朋友圈里稍稍批评了一下朋友。则看似是小事,但刘备就跟刘禅说,这种事情一定不能干。因为看似一件小事,可以引发很多问题出来。小的好处会让人记住,小的坏处也会让人记住。很多人会记住小事,记不住大事,这是一般人的通病。
成功并非难事
曾国藩说的“勿以小恶弃人大美”也就是在勉励自己忘记别人的的通病。刘备教育儿子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勉励自己别犯众人的通病。一个人如果不犯众人的通病,就有机会成为出色的优秀的人。曾国藩的《冰鉴》曰“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本身大气有为,又注重细节,那么没有不能成功的。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是勉励人要更加具备全局观。一个人的妈妈,某一日骂了女儿两句,这个女儿离家出走了。路上饥寒交迫,遇到一个老太太给了她一碗粥喝。这个女子感激的不得了,认为老太太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期间又聊到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对妈妈满腹怨言。老太太说:你妈妈每天都给你做饭吃,你没感恩她。我今日就给你喝完粥,你就感激我?此女子羞愧的无地自容,马上回家了。
这个老太太是有个全局观的人,这个女儿就在局部小事上迷失了自己。我们很多人都有习惯的惯性,而不适应改变。
比如读书时,如果好学生莫一日成绩下降,老师就会批评,而忽视了其长久的成绩优秀。差学生某一日成绩稍有进步,老师就欣欣然大喜表扬。
比如工作时,一个优秀员工某一日犯错了,老板可能就批评了,忘记了其长久以来的优秀品质。一个日常顶撞不服管的员工某一日听话了,老板就欣喜不已。
一个员工一直享受着单位的优厚待遇受到领导的照顾,某一日领导批评了自己几句,就觉得这个领导不行单位不行,就离职了。离职后再也没有遇到象当初如此舒服的单位和领导。
有些人交朋友,会习惯朋友长久以来对自己很好,若某天某件事上对自己不够好,就觉得这人不行,进而把过去所有的好都给否定了,因为人是会有习惯性的。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可以破除一般人的习惯性。他看待问题会更有全局观,这也就促成了他事业的成功。
在古代还有个比较有名的管鲍之交,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很深厚。他们之所以感情深厚,其中有一点是鲍叔牙做人非常的仗义。管仲写到当初他贫困之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比如说得了一百斤,管仲他自己分得七十斤或八十斤,分鲍叔牙就二十斤三十斤。不仅在生意盈利这方面,管仲自己还说了六七件事情,都是他方方面面占了鲍叔牙便宜。但是鲍叔牙一点也不计较,他觉得管仲是有雄才伟略的,只不过就这点小缺点而已。当然管仲之后的确成就了一番霸业,这和鲍叔牙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有关系的。管仲和鲍叔牙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在管仲弥留之际,齐王问“鲍叔牙可以做接班人吗?”,管仲说“不可以”。这就是管仲,向来不为鲍叔牙谋福利,但是鲍叔牙却始终帮助他。齐王原来叫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进而登上王位,而管仲当时是竞争对手公子纠的军师。齐王即位,管仲本来要被砍头,结果鲍叔牙为其求情,还让他当了宰相去辅佐齐王。所以鲍叔牙就象曾国藩说的“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换成现在很多人,包含我自己,肯定也做不到像鲍叔牙这么开明睿智,所以我挺佩服这个人的。我觉得管仲这个水平其实很多人可以达到,但是鲍叔牙这种心胸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汉之萧何,就是类似鲍叔牙这样的人,善于推荐人才,比如韩信就是萧何推荐的,而自己甘于人后。要知道萧何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还是20多岁可能毛没长齐的一个小伙子,然后韩信还是一个可能在别人眼里比较会自吹自擂的一个人,说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然而韩信之前什么作为也没有。然而萧何就能识别韩信的才能,就像鲍叔牙在管仲看似还是个卑鄙小人的时候就知道管仲是个天才一样。所以萧何一直比较平顺,无风无浪到公卿,又无风无浪终其一生,是有其道理的。刘邦就能识别萧何的本领,把萧何列为诸多功臣之首。所以刘邦也是很有见识的,有全局观。这也是刘邦所以能成功的原因。
相关文章 |